仅历四代人,天门“十八条扁担”为何缺清晰史料?在陕郑氏宗亲欲厘清来源
创始人
2025-11-17 20:03:57

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 黄士峰 发自陕西

实习生 占泺涵

19世纪中后期,左宗棠临危受命,率大军西征新疆。左宗棠幕僚郑子兆作为运粮官,为保障前线物资供应,他特意从湖北天门老家召集了18名身强力壮的郑氏族人,将他们带到陕西。(详见此前报道)

这18人,便是后来被称为“十八条扁担”的英雄群体。战争结束后,“十八条扁担”选择在陕西及周边安家落户。近些年,郑子兆的曾孙、今年90岁的郑用威接过自己爷爷和父亲的接力棒,继续寻找郑氏族人,并致电极目新闻热线(027-86777777)求助。

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在陕西安康、西安、商洛一带寻访时,不少郑氏宗亲发出疑问,“一共才四代人,既然都接力寻找三代了,应该有很清晰的历史资料传下来?”“‘十八条扁担’的说法是怎么来的,是天门当地人说法,还是历史上有明确记载?”“‘十八条扁担’有没有姓名,在当地族谱上有名字么?”“郑用威上下几辈的排字是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和郑用威老人的儿女频繁联系了解情况。因郑用威年纪大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且听力不是很好,其女儿将记者的问题转述给他,然后他用书信进行了解答。

“关于十八条扁担的信息,是我们(当地)郑氏族人的口传。”在信中,郑用威告诉记者,抗战胜利后,1946年,他的祖父(郑子兆的五子)背上族谱到陕西白河县寻找“十八条扁担”的后人。不料在半路,因家中的六婆过世,被派人骑马追回祖父。此后因解放战争爆发搁浅,其祖父又于1949年过世,再无人寻找至今。

至于“十八条扁担”的姓名,郑用威老人告诉记者,因当年兵荒马乱,且年代久远,“无后人知晓”,也没有更多清晰指向的历史资料供参考。

他还告诉记者,他们当地郑氏族人最近八辈人字辈为:昌、明、有、象、用、启、贤、良。当地堂号为“安仁堂”,其族谱记载始迁祖为“江西饶州府安仁县长城乡……”

记者将这些信息转述给陕西安康、西安、商洛等地郑氏宗亲联络人。他们表示将在各个宗亲群以及未来宗亲活动时,帮助留意寻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唐崖土司城址十年精心保护 石质... 讲解员陈飞站在“荆南雄镇”牌坊前。(湖北日报通讯员 舒淑 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鲁腾通讯员 舒淑武陵...
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开放实验室...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11月的武汉,凉意渐浓,但在位于东湖综保区的中信科移动通信设备研发和制造基地...
为什么这里的信号这么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张莹眼看着,6G的脚步越来越近了。11月13日在北京举办的2025...
菲律宾首都爆发大规模反腐示威活... △16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生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日来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数十万民...
涅槃重生筑梦家园 匠心雕琢幸... ◀2440户居民将实现期盼已久的“安居梦”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施工现场 通讯员供图□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