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创新链、产业链、消费链协同共进看中国经济发展新思维
创始人
2025-11-17 17:23:11

2025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的关键跃迁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恰为这一深刻转型提供了系统性的解题思路,它不再满足于单一环节的突破,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创新、产业与消费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生态。

从技术追赶者到创新引领者:重构创新逻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其深层意义在于推动中国实现从技术追赶者向创新引领者转变,2024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突破3.6万亿元,这一数字背后是中国创新逻辑的根本转变,即从引进消化吸收转向原始创新引领。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创新体系仍面临“达尔文死海”困境,即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之间存在断层。要跨越这一断层,亟需加快构建新型创新生态。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中国不仅实现全球销量占比超60%,更在固态电池、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技术突破+产业落地”的双轮驱动格局。这一变革深刻揭示了中国创新的演进路径: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关键在于构建自主可控的创新体系。

产业升级的辩证思维:在“守正”中“创新”

全会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深层逻辑在于把握产业升级的辩证关系。《礼记·中庸》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智慧启示我们,传统产业不是包袱而是根基,新兴产业不是替代而是赋能。2024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武汉的发展实践提供了典型范例。作为湖北省全力打造的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核心载体,武汉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在巩固光缆、光纤等传统优势基础上,向光量子芯片、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延伸,形成“老树发新枝”的产业演进范式。这种发展模式突破了简单的“新旧替代”思维,体现了“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的辩证智慧。这一实践深刻揭示,产业政策的重点应从“挑选赢家”转向“培育生态”,通过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促使各类企业在良性竞争中迸发活力。

需求侧改革的深层逻辑: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

全会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这一表述蕴含着对需求侧改革的深刻认识。从国潮现象的兴起看经济发展,这一流行不仅体现文化自信,更显示中国消费市场正在从需求满足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以湖北襄阳唐城影视基地为例,其依托《妖猫传》《长安十二时辰》等影视IP底蕴,创新打造“唐风汉服+沉浸式剧本游”融合业态,2024年累计接待汉服体验游客超180万人次,带动汉服妆造、古风摄影、场景演绎等就业岗位超8000个。其成功不仅在于响应游客古装体验需求,更在于通过文化赋能创造新的消费场景。这也要求企业从“发现市场需求”转向“创造市场空间”,通过供给创新激发潜在需求。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勾勒的经济发展蓝图,凸显了创新链-产业链-消费链系统嵌套的协同逻辑,即系统思维的有机运用:通过创新链突破打开产业升级空间,通过产业链升级创造优质供给,通过消费链提质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贯彻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在于把握经济发展中“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则:技术路线在迭代升级,但实体经济根基不变;消费形态在日新月异,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变;创新范式在持续演进,但开放合作的趋势不变。惟其如此,方能在动态平衡中找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优路径。

指导单位: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少成(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奇(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地大分中心研究员)

责编:王舒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唐崖土司城址十年精心保护 石质... 讲解员陈飞站在“荆南雄镇”牌坊前。(湖北日报通讯员 舒淑 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鲁腾通讯员 舒淑武陵...
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开放实验室...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11月的武汉,凉意渐浓,但在位于东湖综保区的中信科移动通信设备研发和制造基地...
为什么这里的信号这么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张莹眼看着,6G的脚步越来越近了。11月13日在北京举办的2025...
菲律宾首都爆发大规模反腐示威活... △16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生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日来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数十万民...
涅槃重生筑梦家园 匠心雕琢幸... ◀2440户居民将实现期盼已久的“安居梦”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施工现场 通讯员供图□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