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讯(记者李仁玺 通讯员陈昕)一幅七米长卷,再现当阳河溶古镇的繁荣盛景,堪称当阳版《清明上河图》。近日,由宜昌七旬画家王宗顺历时两年创作完成的《河溶古镇图》,正式捐赠给河溶镇。
河溶古镇是宜昌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河溶镇老街由沿河街、紫云街、大堰街、绢庄街和沿河街1巷、紫云街1巷(骡马巷)等6条街巷组成,街巷全长1600余米。沿河街于2020年2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沿河街依漳河而建,民居风格统一,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民居建筑37栋,其中有8座清代建筑被纳入省级管理。
《河溶古镇图》长7米,宽0.52米,将历史融入艺术,用画卷再现河溶古镇千年繁华。打开长长的画卷,被漳河水划分而开的街道上翘檐黛瓦,错落有致的天井人家,中心区域飞檐斗拱的过街楼;河中桅杆林立,岸上行人如织;镂花的精致窗格,临水而居的酒肆,微醺在一片江南水乡里。
河溶古镇作为商埠的鼎盛期在清末民初,这里曾经是沮漳河流域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在历史上异常繁华,有小汉口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