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一吹就emo?警惕“悲秋综合征”!医生:做这些事情可缓解
创始人
2025-11-05 18:03:01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陈红源 王湖秦

绘图 万显明

秋风起,落叶黄,当朋友圈里满是“秋日氛围感”晒图时,另一群人却被莫名的低落缠上。近日,不少网友称“容易烦躁”“情绪很不稳定”,话题#悲秋综合征#也引发热烈讨论。

为什么有些人一到秋天就变“丧”?如何应对和调节“悲秋”情绪?11月5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武汉心理专家。

秋日提不起劲、总犯困?警惕“悲秋综合征”

日常总是感觉超级emo(负面情绪),工作毫无干劲;想大吃甜食,却不敢看体重秤上的数字;天天嗜睡,却怎么也睡不够……一入秋,28岁的李女士便频频出现上述情况。为此,她来到武汉市武东医院心理科求助,心理科主任赵孟判断,李女士的情况是悲秋综合征的表现。

为什么有些人一到秋天就变“丧”?赵孟主任介绍,悲秋综合征指的是在秋季这个时节里,容易出现一种情绪低落、忧郁、感伤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季节性的心理现象,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医学诊断。从生理层面上讲,秋季日照时间明显缩短,阳光强度也减弱,这会影响大脑中血清素和褪黑激素的平衡。血清素是一种负责提升情绪、带来愉悦感的神经递质,其分泌减少会导致情绪低落。而褪黑激素是负责睡眠的激素,光照不足会导致其分泌增多,从而让人感到困倦、精力不足。另一方面,秋季万物凋零,草木枯萎,到处是“秋风扫落叶”的萧瑟景象,这种场景容易给人一种“万物终结、繁华落尽”的心理暗示,从而触发一部分人群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哲学性思考或感伤。

悲秋综合征主要有哪些表现?武汉市武东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杜贺敏介绍,悲秋综合征在情绪层面主要表现为莫名伤感,情绪低落、忧郁、烦躁、容易悲观、缺乏活力、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提不起劲;在认知层面主要表现为思维变得迟缓,像“生锈的齿轮”;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容易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且多是遗憾或伤感的往事;在行为层面表现为社交意愿下降,变得懒散,喜欢“宅”在家里;精神不振,总想睡觉或者即使睡了也很容易困倦,也有少数人可能表现为失眠;在生理层面表现为食欲有明显的改变,可能是暴饮暴食,也可能因为情绪不佳而食欲不振。

专家支招:晒晒太阳动一动,负面情绪“退退退

赵孟主任指出,预防“悲秋综合征”的关键,在于秋意渐浓时,系统地为我们的身心构建一个“预防体系”,这个预防体系就是多晒太阳,坚持规律运动,保持一定的社交活动,适量摄入能帮助我们稳定情绪的食物,如维生素D,复合碳水化合物等。

如何应对和调节“悲秋情绪”?赵孟主任建议,如果情绪波动只是轻微地影响生活,首先可以主动追逐阳光增加光照,在一天中阳光最好的时段,比如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出门散步,到户外沐浴阳光,哪怕只有15至30分钟;让室内更明亮,白天拉开窗帘,尽量让更多的阳光照射进来,这样能减少阴暗环境对情绪的影响,要避免门窗紧闭房间很黑暗的氛围,也可以多坐在靠窗的位置。

其次,运动是情绪的重要调节器,运动能有效提升大脑中的血清素和内啡肽水平,是天然的“快乐药”,应多增加户外运动,如快走、跑步、爬山、旅行等都有助于驱散低落情绪;即使不想出门,也要有意识地强迫自己与朋友、家人保持定期地联系,分享生活中的感受,避免孤独感的滋生,积极的社交互动是抵抗抑郁情绪的强大武器。

当我们持续沉浸在悲秋的负性情绪里时,不妨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把自己从消极情绪里拉出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或是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如种植花草、绘画、烹饪、养宠物等,让生活有寄托,避免陷入无意义的沉思。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多关注秋天的美好,如红彤彤的果实、金黄的落叶、丰收的喜悦,尝试从积极角度看待季节的变化,看待事物的心境变化,心情也会随之改变。赵孟主任提醒,如果情绪低落的情况持续达两周以上,自身又无法调节,且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应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华视点|“村字号”频闪光,“...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题:“村字号”频闪光,“土味”浪潮魅力何在?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杨...
江夏摄影展让艺术走进乡村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洁、通讯员田勇、高静)11月4日,武汉市江夏区举办“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摄...
读者也可变观众!4K修复版《洪... 湖北日报讯(记者孙凌、通讯员王娟、朱红)以影引文,文影互鉴。11月5日,在湖北省图书馆的读者欣喜地发...
华山西峰索道临时停运百余人滞留... 极目新闻记者 陈洋洋 王鹏11月5日下午,有网友发帖称,陕西省渭南华山景区的西峰索道临时停运,导致上...
街头部分银杏开始变金黄,“汉阳... 极目新闻记者 陈希通讯员 芦佩 方小齐悄悄地,武汉街头和公园的部分银杏开始变色表演了!汉阳鹦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