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杜寒梅)在大悟阳平镇一片刚完成收割的稻田里,几台打捆机正开足马力作业,随着机器驶过田间,残留的水稻秸秆被清理捡拾起来收进机器尾部容器内,再挤压捆扎后变成一个个结结实实的“金卷卷”从机器里“吐”出来。
阳平镇阳平村的养殖大户代启明养了30多头牛,草木茂盛季节牛群是在山上放牧,但是马上将入冬,他正在发愁牛的过冬“口粮”问题怎么解决。同样发愁的是余冲村的种植大户乐大哥,他愁的是水稻收完后,秸秆怎么办?烧了不仅污染环境,还违反规定,不烧又耽误下季播种。正值两边都发愁犯难的时候,镇农业中心给两边搭桥牵线,养殖大户可以去种植大户田里收集水稻秸秆作为牲畜饲料。就这样,两边都解决了燃眉之急。
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水稻秸秆草捆不仅便于运输储存,更能有效锁住秸秆营养成分,是牲畜越冬的优质“面包草”,能有效降低养殖成本。
“一个草墩够一头牛吃一天,今年我打了1000多个草墩,家里的牛过冬的饲草就基本不愁了。”代启明站在整齐码放的草垛前,满脸喜悦地算起了经济账,“过去秸秆没处去,现在成了香饽饽。”
阳平镇在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秸秆回收利用的新出路,将全镇范围内的秸秆变废为“宝”,打捆离田用作饲料,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更从源头减少了焚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