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士,这位清代梅里著名的诗人,原名周筼,字筜谷,因战乱避居王店镇,开设了一家米店。经营期间,他常常在米袋上写诗,旁若无人地吟诵,仿佛世间纷扰与他无关。然而,周青士的生意并不如意,因他对商业的不擅长和不务正业,最终关闭了米店,转而以授人诗文为生。
周青士的性格独特,耿直而古怪,常常被嘉兴人称为“书毒头”。他对世俗的追求毫无兴趣,甚至在京城拜访权贵时,也只是与管家共进膳食,拒绝与达官显贵直接接触。他的古怪举动常常令人哭笑不得:一次,他夜半吟诗,惊扰了一位官员,结果遭到驱逐;又有一次,他在寺院内因无法构思诗句而徘徊,竟让僧人们误以为他有轻生之意。
尽管性格古怪,周青士却是一位热心肠的人。他乐于助人,常常帮助有困难的朋友。例如,他为友人戴丙的女儿赎身,并为其操办婚事;又为一位因意外去世的商人处理后事,尽心尽力。
周青士不仅在诗词上有着出色的才华,还对经史及诸子百家有深入的研究,名声远播。他与同时代的诗人王翃、范路、朱彝尊等人相互唱和,交往甚密。康熙二十年(1681),周青士与朱彝尊在江宁相会,二人相见甚欢,时光流转,周青士思念朱彝尊,曾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亲赴京城探访。不幸的是,周青士在归乡途中突发疾病,于江苏宿迁去世。朱彝尊为他撰写了《布衣周君墓表》,并将其诗词作品辑成《采山堂遗文》。
周青士的生平虽充满古怪与传奇,但他对诗歌的执着与对友人的真诚帮助,使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