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锅里的滋滋声,队伍中的欢笑声,“鸡排哥”李俊永的6元小摊前,飘散着的不仅是食物的香气,更有一种久违的温度与真诚。
近日,江西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爆红网络,他身穿沾着油渍的围裙,在五中附近卖了多年鸡排,却意外成为景德镇的文旅新名片。他的小摊前排起长龙,创下“排队3小时10分钟”的纪录,却被网友评价为“6元鸡排附赠60元脱口秀,600元服务体验”。在这个追求“爆款”“变现”的时代,鸡排哥用9年不换摊、不涨价的坚持证明:商业的本质是人心连接。而这份朴素却深刻的智慧,恰恰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们值得深入思考的。
“真诚”是教育的破冰利刃。鸡排哥的爆火核心,不是精致的镜头或刻意的人设,而是他面对顾客时的那份“不装”。遇到学生党,他会多撒一把料,念叨“孩子读书辛苦”;有顾客犹豫要不要买,他笑着说“你可以拒绝我,但不要拒绝美味”。这种不加修饰的真诚,让网友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高校育人工作特别是辅导员的岗位何尝不是如此?学生对于“敷衍”的感知力远超我们想象。课上是否真的关注他们的眼神,课后谈心是否真的在意他们的困惑,批评教育、指导帮助时是否确实带着“为你好”的温度。这些“真诚信号”远比“沟通技巧”更能走进学生心里。
“原则”是忙乱中的定海神针。鸡排哥面对爆火带来的混乱,展现出了惊人的定力。他把限购从五份降到两份,拒绝黄牛加价。他的“情绪价值流水线”有明确原则:学生党买鸡排便宜1元,12点后加价1元“惩罚犹豫”;炸好的鸡排必须敞开袋子散热,“不脆我就停售”。辅导员工作同样千头万绪,《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了九大工作职责,从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到校园危机应对,从党团建设到就业指导,等等。涉及学校各个相关部门,从学工、团委到保卫、后勤,从教务、创新创业到就业、招生。当前更是高压期,奖助贷评审、新生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普查等多重任务交织叠加。只有能像鸡排哥那样忙而不乱、有原则、分主次,弹好钢琴,就能稳住局面,守住工作的核心价值,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格局”是平凡岗位的非凡追求。鸡排哥逢人便夸家乡:“景德镇不光有鸡排,还有世界闻名的瓷器”。一句朴实的话,却透露出他超越小我的格局。他将自己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最终被聘为“景德镇文旅推介官”。辅导员常因应付学生、家长、考核而抱怨“像牛马”,看不到工作价值。但鸡排哥证明:格局大一点,站位高一点,眼前的“累”就会变成“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的一个知识,可能是学生学会探究的钥匙;上的一堂课,可能让学生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聊的一句话,可能是学生破困的勇气;给的一次鼓励,可能让学生感受到人间的美丽。把每一堂课当作“生命课堂”,把批改作业当作“夯实基础”,把谈心谈话当作“校准方向”,把联系家长当作“共护成长”,便会发现琐碎里藏着“育人”的大意义,平凡里能写出教育的大文章。
做自己是教育者最好的“人设”。“鸡排哥”火后,拒绝涨粉、加盟等邀约,依旧守着摊位炸鸡排:“我就会做这个,做好就行”。这份“不盲从,只做自己”的态度,比流量更圈粉。这提醒我们,教育者不需要“完美人设”,只需要“真实的自己”。不用强迫自己变成“别人眼中的好老师”,只要守住自己的教育初心,发挥自己的优势。有的老师性格沉稳,擅长用耐心引导学生慢慢思考;有的性格直爽,喜欢用“唠家常”的方式讲道理;有的心思细腻,总能第一时间察觉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做自己”不是“不进步”,而是“不伪装”,用真实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受到你的真诚。
夜幕降临时,鸡排哥总会多炸一块鸡排,递给排队的小学生:“明天考试加油”。油锅里的火光映着他的笑脸,也映照着一个普通人的成功逻辑——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能让整条街亮起来。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不必追逐鸡排哥的流量与名声,但可以学习他那份滚烫的初心和热爱。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红斌(汉江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