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大会率先拉开帷幕。通讯员提供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鑫)八方宾客共探行业新程,各界精英共商创新发展良方。10月11日,2025武汉国际汽车制造技术暨智能装备博览会,携手2025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暨武汉国际工业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启幕。展会同期举办多场高端论坛,为与会者搭建起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绝佳平台。启幕首日,2025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大会、武汉国际具身智能汽车论坛、武汉国际新能源及充换电产业发展大会率先拉开帷幕。
2025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大会
产业变革风起云涌,集群发展决胜未来!11日上午,2025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大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A3A4连接馆召开。大会紧扣汽车产业前沿趋势,精准把握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与新模式的转型方向,精心搭建起一个集成果展示发布、技术协同敏捷开发、整零平台化垂直整合于一体的行业盛会。湖北省领导、武汉市领导、东风汽车集团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发表致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汽车供应链创新分会秘书长李顺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康凯,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书桥,杭州高德数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帆,东风岚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蒋焘等嘉宾分别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并在会后进行了巡展活动。
武汉国际具身智能汽车论坛
11日下午,武汉国际具身智能汽车论坛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A3A4连接馆召开。论坛聚焦行业前沿,围绕具身智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与未来,为汽车行业提供数智化转型指南。论坛现场,行业精英汇聚一堂。长城资本上海办事处总经理、长城资本芯片战略规划部长贡玺,黑芝麻解决方案技术总监张松,镁佳科技技术总监薛跃飞等资深专家,以及东风汽车集团研发总院、东风汽车股份研发院、兴发科技、东风延锋座椅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就端到端智能驾驶技术、具身智能底盘技术与产业应用路径、有机硅车身座椅材料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等关键话题进行了讨论,为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升级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与思路。
会上,整零平台化垂直整合小组对接会火热开启,为行业深度协作搭建起高效沟通的桥梁。此次对接会独具匠心,划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无人车辆四个专项小组,现场交流对接氛围热烈非凡。各细分领域主机厂与零部件企业的采购、技术、销售代表齐聚一堂,依据品牌车型、Tier1零部件企业精准分小组对接。主机厂代表带着对产品创新与品质提升的期待,零部件企业代表怀揣着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的愿景,双方在小组内深入探讨、精准匹配,力求在智能驾驶的算法优化、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体验升级、智能底盘的性能提升以及无人车辆的技术落地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平台化、垂直整合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供应链协同创新不断深化的重要时刻,我们齐聚于此,共同迎来长江汽车供应链突出贡献奖的颁奖盛典。这一奖项,是对在长江流域汽车供应链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做出卓越贡献的单位与个人的崇高褒奖。各汽车行业组织长期以来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为供应链的稳定运行与优化升级出谋划策、保驾护航;主机厂代表则以卓越的领导力和创新精神,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他们用智慧与汗水,共同铸就了长江汽车供应链的辉煌成就,值得我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与最热烈的祝贺。
活动外场。通讯员提供
武汉国际新能源及充换电产业发展大会
武汉国际新能源及充换电产业发展大会聚焦政企协同、专家献策,为新能源及充换电产业指明创新之路!大会现场,行业翘楚云集。武汉充换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率先登台,分享前沿洞见;东风汽车集团研发总院新能源系统开发室经理、正高级工程师史来锋凭借深厚的专业积淀,带来极具前瞻性的见解;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立足行业宏观视角,剖析发展态势;湖北交投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新元结合企业实践经验,阐述创新思路。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周丽波,从政策与标准层面,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指引。武汉烽火富华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袁成,展示企业在技术革新上的积极探索。小桔充电华中桩生态大区经理蔡红林,分享市场运营的宝贵经验。菲尼克斯(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及采购部经理徐敏,介绍产品研发与供应链管理的创新实践。上海洲际通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边扬、武汉合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电桩结构部高级工程师 左朝辉、湖北睦邻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大峰、郑州池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少华、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充换电事业部/重卡业务部总经理 王鹏等各位企业代表依次发表主题演讲,共同为新能源及充换电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智慧与力量。
圆桌论坛聚焦“商用车新能源化路径与补能模式探讨”,汇聚了来自整车制造企业、能源供应商、科研机构以及行业监管部门的资深专家与学者。他们将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商用车新能源化的技术路线选择,如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不同路径的优劣与适用场景;同时,围绕补能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展开热烈讨论,涵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换电模式推广、加氢站布局等关键议题。通过多维度的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为商用车新能源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