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暴雪救援:嘎玛沟300多游客成功撤离,亲历者回忆称“硬壳冲锋衣都防不住”
创始人
2025-10-07 11:58:47
0

  “暴雪压垮大量帐篷”“或有近千人被困”“积雪过深,牦牛无法行动”“部分人员失温”⋯⋯10月4日晚,珠峰东坡突现极端暴雪,传出的一个个揪心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我们已在5日上午,将珠峰大本营的60~80名人员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人受伤,目前无游客滞留。不过,整个景区大概有上千人。”5日晚,参与救援的珠峰景区工作人员益西(化名)告诉记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当地迅速行动。据益西介绍,此次救援重心落在珠峰东坡定日县曲当镇的嘎玛沟。嘎玛沟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海拔从2100米到5000多米,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牦牛与马匹,此次遭遇暴雪,积雪厚度远超大本营。“5日晚,我们的5辆29座大巴连夜挺进,但只能在沟底下接。”

  此次暴雪的罕见程度,让多位徒步人员心有余悸。有多次珠峰景区徒步经验的摄影师董书畅告诉记者,他刚行至东坡的第一个营地,暴雪便接踵而至,雨衣加硬壳冲锋衣都防不住,身上很快结冰。途中,他还遇到了3支徒步队,据其估算嘎玛沟里有数百名徒步者。

  6日上午10时许,益西告诉记者,嘎玛沟被困的300多位徒步游客5日晚也成功撤离,目前安置在曲当镇的接应点。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珠峰徒步全包收费模式盛行,但“小白”增多埋下隐患。面对大自然的不可预测性,徒步者应如何做好充分准备,行业又应如何加强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

  1.暴雪后的“黎明撤离”:

  大本营人员安全转移,嘎玛沟连夜救援

  10月4日至5日,珠峰东坡遭遇近年国庆期间最强暴风雪,整条线路受困人员一度被传达到上千人,情况牵动人心。

帐篷被厚雪淹没。受访者小鸣供图

  5日晚间,记者联系上了珠峰景区负责车辆调动的工作人员益西,他带来了大本营的最新消息。“珠峰大本营大概有60~80人,5日上午已经全部安全转移下山,没有一个人受伤,目前营地内已无滞留游客。”

  一位在珠峰大本营负责帐篷搭建的人员向记者表示,大本营住宿区域配备吸氧设备,“条件很好,能保障基本需求”。珠峰域内一家酒店的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记者,据其了解“被困在大本营的人已在5日白天全部送下来了。我们酒店目前仍可正常接待游客,只是无法前往大本营,大家都在等上山的时间”。

  “这次是第一次遇到国庆期间封山,以前都是过年前后才封。”上述酒店负责人称。

  此次珠峰遭遇暴雪的救援尚未停歇。5日晚,益西所在的车队接到了新的求助——嘎玛沟(定日县曲当镇)有人员被困。此时,距离4日晚的暴雪已过去一天。

  嘎玛沟主体在曲当镇南部,是雪山河流侵蚀形成的谷地,全长55公里,海拔从2100米到5000多米,交通工具就是牦牛与马匹。通常进入嘎玛沟至返回需要10天左右,也因其独特的风景,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

  记者多番采访获悉,今年国庆期间嘎玛沟聚集了多个徒步队伍。“我们遇到的就有3支徒步队,嘎玛沟应该有好几百人,我住的营地基本都满了。”10月4日在此处徒步的极限摄影师董书畅告诉记者。

积雪很厚。益西供图

  5日18时35分,定日县发布《嘎玛沟区域发生降雪定日县全力服务徒步游客》。“我们大概在晚上7点多就派出了5辆大巴车前往救援。”当晚11时,益西告诉记者,尚不清楚实际需要救援的人员数量,派出的大巴车为29座。“大本营的雪厚已有50多厘米,那边(嘎玛沟)更厚,徒步路线全被封了,手机没有信号,同事们都靠对讲机沟通,车也只能到沟底下接。我参与完大本营的救援后,晚上9点才抵达珠峰小镇,现在在等通知,准备随时接应。”

  记者还了解到,益西所在的100多人的工作群里,当晚10点多仍有工作安排不断发出,要求曲当镇的驾驶员“抓紧回信息”,确保能及时对接、转运被困人员。

  已跟随向导自行撤离到曲当镇的董书畅向记者表示,当地不仅信号差,还停电了,依靠发电机。

  从大本营的有序转移到嘎玛沟的连夜救援,暴雪之下,救援力量始终在行动。尽管雪情给救援带来了信号中断、道路难行等挑战,但各方都在快速响应与协作。“虽然雪下得很大,但5日已有救援队把路上的积雪清开,让我们下撤。餐食保障也没有问题。”董书畅说。

雪地上清出道路。益西供图

  “嘎玛沟被困的300多人昨夜也出来了。”6日10时许,益西告诉记者,撤离人员被安置在曲当镇,该处已恢复通电。

  2.硬壳冲锋衣都防不住

  全身起了一层冰,最要命的是失温

  “在珠峰东坡遇到了比台风还大的猛烈对流暴雪。”平安下撤到曲当镇的董书畅,借着断断续续的信号发了一条动态。

  想起亲历珠峰东坡的凶险场景,董书畅依然觉得“很恐怖”。10月4日,董书畅随向导与队伍从海拔3900米的优帕村起步,开启徒步爱好者心目中的这一经典路线。

珠峰东坡徒步路线。徒步爱好者供图

  这是董书畅第一次走珠峰东坡路线。“之前周边的徒步路线我都走过,北坡路线走到了海拔6500米的点位。”“东坡路线从海拔3000多米就开始,一直到海拔5000多米,跨度大,再加上东坡的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壮丽。”

  行进1000米,董书畅攀爬到东坡路线的第一个营地晓乌措之际,暴雪来了,“没想到会那么大,远超预期,非常恐怖”。

  小鸣等数位专业资深,且多次行进这条路线的向导均告诉记者,从没遇到过这么大的暴雪,属于非常极端的天气情况。

  事实上,由于地形复杂,高原高山环境的局部天气变化莫测,在精准预报上困难重重。”

晓乌措营地,帐篷外积雪已深。董书畅供图

  “淋在身上是冻雪加冻雨,穿着雨衣和硬壳冲锋衣、冲锋裤也根本挡不住,全身都湿了,冲锋衣外面结了一层冰。”董书畅向记者回忆道,“最担心的就是失温,失温在户外运动中非常危险,可能危及生命”。

  在晓乌措营地的一夜,风雪交加,部分地方积雪达到一米左右。“向导帮我们清了一夜的雪,否则大家的帐篷早就被雪埋了。”董书畅说,“我们在晓乌措尽全力做好身体保温工作。随身携带的两台相机,有一款也‘冻罢工’了”。

  8月刚走过这条线路的徒步爱好者“红泥小火炉”告诉记者,该路线全称叫“珠峰东坡嘎玛沟”。“最后一天有个5300多米的垭口,跟一座雪山差不多高。如遇下暴雪,垭口的雪可能有齐腰深,非常难走。”“所以困在晓乌措的徒步者们可以原路返回,但如果到了中间三四天的营地遇到滞留,往前往后都得两三天才能出去,情势就更危险了。”

  10月5日中午,董书畅一行决定立即下撤。“救援队伍已经赶来,并把下山路上的积雪扫出来,清理出一条路,供我们徒步者和牦牛下撤。”

救援队伍清出道路。益西供图

  “下撤的路途亦十分难行,路面泥与冰混合,天空中还在飘雪,身上都淋湿了。”董书畅告诉记者,下撤路上他看到及时赶到的救援队,保障山谷中徒步者的生命安全,大家互问一声“扎西德勒”。

  “这是我所有徒步经历中遇到最恶劣的天气,没有之一。”董书畅说。

  “想来依然很后怕,幸好我带队提前撤离了,10月4日就出了山,如果依然向上前进,后果不堪设想。”带领另一支队伍在东坡徒步的高山向导员小鸣告诉记者,5日晚8点,他才等来了订的车,于6日凌晨2点抵达日喀则的酒店。

  此番,小鸣带了5个人,9月29日从优帕村开始珠峰东坡徒步路线。10月2日上午,行进至海拔4550米的汤湘,就已经开始下起雪,比天气预报的4日或5日雪来得更早。雪很大,路很滑,小鸣立即选择放弃登上珠峰大本营,从小环线返程。3日下午到4日凌晨措学仁玛(珠峰东坡徒步的一个营地)下起大雪,小鸣庆幸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

帐篷等均被厚雪覆盖。小鸣供图

  但在10月2日返程时,有一名队员因意见不合选择加入另一个队伍继续向前,据小鸣后续了解,4日午后的大雪一直下到第二天早上天亮,措学仁玛的雪齐膝,帐篷被埋,游客们只能半夜逃到大帐篷一起取暖。

  3.户外热带火珠峰徒步:

  有的团“硬带”小白闯险,安全如何保障?

  近年来,户外热潮在中国兴起,最新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运动装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6021亿元,同比增长14.2%。今年“五一”假期,体育消费贡献了539.7亿元的支出,其中登山背包和登山杖等专业徒步装备的销售增长尤为突出。

  记者了解到,市场上的徒步团多以俱乐部形式存在,挂靠旅行社。小鸣告诉记者,目前珠峰徒步路线有多种模式,其中,商业俱乐部的全包收费为主要模式,通常费用超过万元,俱乐部除了食宿,还会提供制氧机、餐厅帐、发电机等完善后勤。也有半包形式,即队员组队请向导领队,支付向导费,再分摊车费、住宿、牦牛等成本。

  每年9月底至10月被视为珠峰“最佳徒步时间”,而国庆假期自然成了旺季。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户外运动热度攀升,珠峰徒步成为越来越多“小白”的选择。

撤离途中艰难前行。小鸣供图

  这次徒步,小鸣就遇到了不少经验不足的徒步者,有人甚至是第一次参加,却直接挑战珠峰东坡这类顶尖路线。“很多商团收钱就带人,根本不问经验。”他提到,正规操作应提前核实徒步者的高海拔经历、露营经验,尤其是是否具备五天以上的负重徒步能力。但现实中,不少商业团队为追求利润,降低门槛,导致团内徒步者高反、失温等情况频发。“第一天我就看到路上很多人高反,有些团队连适应时间都没留够。”

  信号缺失加剧了风险。从汤湘往珠峰东坡大本营方向,全程信号较弱。“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叫救援极其困难。”小鸣曾亲历队员高原肺水肿,那次救援因信号差、路况险而异常艰难。

  珠峰景区收取的门票中包含垃圾清理费和救援协调费,小鸣认为,实际服务有待提升。“垃圾的清理力度不够,救援协调有待提升为更有效机制。”门票以“旅行安全承诺书”形式登记,没有实体票据,进山时间、出山时间全靠手动填报。

  小鸣还观察到,徒步圈中攀比风气渐起:“有人背得重、走得快,就嘲讽别人,像是来比赛的。”他感慨,徒步本应是感受自然的旅程,“不管重装、轻装还是商团,都只是一种方式”。

  尽管今年气候异常,雨季提前、雪季提早,甚至在10月就出现了“12月才有的大雪”,但仍有人执意前行。对此,小鸣建议,别在天气恶劣时仍抱有侥幸心理,“大自然必须敬畏,经验再丰富,也抵不过自然的力量。珠峰徒步的热度逐年上升,但背后的问题和风险,值得被重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每场三局两胜制,五单项拿到45...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高华生 10月6日,2025年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混合团体赛在印度古瓦哈提揭幕,...
产销两旺!“小特产”变身变身乡... 产销两旺!“小特产”变身变身乡村振兴“致富果” 激活“甜蜜经济”新热力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四川...
回响|每一个守护的瞬间   街头巷尾,清晨日暮。烟火人间,藏着你我最踏实的幸福。  烟火气里,离不开一个个守护的瞬间。总有那...
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3...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刘开雄)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我国外...
汉斯·季默:电影配乐的魔法师与... 在电影音乐的浩瀚星空中,汉斯·季默无疑是那颗璀璨的明星。他的音乐不仅仅是背景音轨,更是一种情感的引导...
北京口岸迎假日出入境高峰 单日... 伴随国庆中秋双节长假步入尾声,北京口岸于10月7日起正式迎来返程客流高峰。记者从北京边检总站了解到,...
独乐寺里过中秋:古乐绕梁、月饼... 天津北方网讯:“您听这琴音配着月亮,再咬口老手艺月饼,这才是中秋该有的味儿!”10月6日,农历八月十...
孟广美:白色紧身短裙与方格衬衣... 在时尚界,孟广美无疑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作为世界名模,她不仅在T台上风光无限,更在生活中展现了无与伦...
“鸡排哥”回应嘴唇发紫发白:七... 极目新闻记者 余渊 柳之萌国庆假期,江西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仍旧是顶流,从10月1日到6日每天都坚...
中秋佳节与武网激情相遇 世界网... 湖北日报讯(记者蔡毅、通讯员张黎、田卉)中秋佳节与武网相遇,会有一番怎样的景象?10月6日晚7时,中...
“隔壁休息我也休息”河北一商业... 极目新闻记者 马浩然近日,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在河北沧州市青县的华联孔雀城南门一条街,每家店铺均张贴...
走进四个朋友自助棋牌:我与一场... 在城市的喧嚣中穿梭久了,总渴望寻一处能让人彻底放松、和朋友尽情欢笑的角落。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四...
“还我河山”的呐喊 “最新”奖... 1933年7月10日的《海王》封面上,刊载着“还我河山”四个大字,那是“永久黄”团队面对侵略者发出的...
内马尔花64万欧为女儿庆生!这... 内马尔的女儿玛薇刚刚迎来了她的两岁生日,真是个让人感慨的时刻!你知道吗?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内马尔不...
值班期间擅自脱岗,违规着便装驾... 日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纪委监委通报五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其中提到,牡丹江市公安局东安分...
广州一隧道发生车祸,母亲昏迷,... 10月4日,有网友发布视频显示,广州石门堂山隧道内发生多车事故,涉事车辆安全气囊均弹出。 现场一名男...
大同人过中秋氛围隆重仅次于春节... 极目新闻记者 王鹏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大同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秋节和其他传统节日...
艾维复出首秀!失误与犯规频现,... 在NBA季前赛的舞台上,底特律活塞队迎来了他们的新星杰登·艾维的回归。10月7日对阵灰熊的比赛,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