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0月3日电 通讯|铁杆友谊和免签政策带动中国游客赴塞旅游热
新华社记者张璇 石中玉 康逸
10月,塞尔维亚已进入深秋。在首都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门前,两座纪念碑崭亮如新,鲜花锦簇。几瓶已开封的酒、数张中国九三阅兵的照片、十几面五星红旗摆放在纪念碑四周,仿佛在诉说着中塞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作为欧洲较早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政策的国家,塞尔维亚近年来见证了中国游客入境人数持续走高。免签政策及两国之间的铁杆友谊让中国游客赴塞旅游热度不断攀升。
最先感受到中国游客赴塞热潮的是旅行社、餐厅、酒店……
巴尔干悦知旅地接社总经理杨晓亮说:“我们推出的‘省心全包’团,‘十一’期间共排20个团,成团率超90%。”截至国庆节前夕,今年已接待超过180个来自中国的旅游团,约2600人次,平均每月接待超200人。
国庆节当日,塞尔维亚泷鼎昇集团旗下餐厅、酒店人气火爆。记者在餐厅看到,午餐时段,不少中国游客在排队等位。记者查询多个旅游应用程序,显示该集团酒店全部房型已订完。
泷鼎昇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沈夏天告诉记者,今年“十一”黄金周,面向中国游客的餐饮包厢、热门房型预订率均明显高于平日。“叠加中塞自贸协定生效与直航航线拓展,我们判断该时段团队与散客将呈‘双高’特征。”
游客杨锋与妻子及朋友一行四人于9月初从南京出发,经希腊和克罗地亚,于9月底到达塞尔维亚。“我们抵达时只需出示护照即可顺利入境塞尔维亚。”杨锋说,他在贝尔格莱德感受到物价相对适中,当地食物也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南智峰是深圳一家企业的商务经理。他告诉记者,他从深圳起飞出发前往目的地,途经塞尔维亚。“塞尔维亚对中国免签,我就想中途在这里停留一下。”南智峰说,他在塞尔维亚看到熊猫图案、很多中餐厅和中国产汽车,倍感亲切。
塞尔维亚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中国赴塞游客人数增长7.9倍。2023年,中国赴塞游客达9.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超过180%。2024年,中国赴塞游客超过15.6万人次,较上年增长70%。2025年前7个月,中国赴塞游客达10.7万人次,同比增长35.3%。
“对华免签政策、直航以及在中国市场上的积极推广等,使塞尔维亚成为中国游客公认的有吸引力、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局长玛丽亚·拉博维奇对记者说,中国游客平均在塞尔维亚停留约2.5天,为当地经济作出重要贡献。
塞尔维亚旅游和青年部表示,赴塞中国游客大部分选择“跟团游”,近期自由行游客数量明显增加,尤以年轻游客为主。同时,中国游客对当地文化、历史和美食有浓厚兴趣。
39岁的贾女士来自上海,她和丈夫自行预订航班,并在抵达贝尔格莱德后选择了“落地团”。她说,他们计划游览塞尔维亚、波黑和黑山。
贾女士说:“在塞尔维亚,可以通过建筑看到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塞尔维亚人对中国游客也很友好,很多小朋友主动和我们说‘你好’。”
拉博维奇说,塞尔维亚积极回应中国旅客诉求,通过完善中文服务、优化餐饮体验、增加数字导览等举措,为中国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未来,塞尔维亚将举办世博会,我们期待更多中国游客来塞尔维亚旅游。”
“今年‘十一’黄金周,贝尔格莱德的街角不时传来中文对话,多瑙河畔的夕阳下能看到举着手机拍全家福的亚洲面孔。”沈夏天说,“这种相遇很奇妙,仿佛两个遥远的国度,在秋日的阳光里轻轻握了握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