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梨果飘香。9月30日,“郓黄古道山农酥梨观摩品鉴暨技术培训会”在郓城县潘渡镇草庙村万众鑫家庭农场举行,主要目的是全面展示山农酥梨的优良特性,深入交流梨园管理技术经验,着力培育打造精品果品品牌,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山农酥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新的活力。
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市县林业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种植大户,共同观摩品鉴优质山农酥梨,交流种植技术,共话产业振兴。
活动现场,郓城县潘渡镇常务副镇长郭贺鹏致欢迎辞,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郓城县林业局副局长李聪就全县林果产业发展情况作了介绍。
菏泽开放大学校长、菏泽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卞功友在致辞中表示,菏泽职业学院在郓城县万众鑫家庭农场设立“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该校将依托山农酥梨产业,组织师资开展技术培训与科研合作,推动“校地共建、产学融合”,着力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实用人才,为山农酥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菏泽市林业服务中心果树技术科科长、三级研究员樊庆军指出,山农酥梨作为优质梨品种,当前存在盲目追求产量导致品质下降、果实糠化、品牌分散等问题。他提出应通过提升果园地力、推广标准化修剪与宽行高干栽培模式、精准施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行业引领及申报国家地理标志等措施,推动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菏泽市林业局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王海明指出,山农酥梨是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团队历时15年培育的优质晚熟梨新品种,该品种融合了新疆梨、沙梨、西洋梨和白梨四大良种血缘,具有皮薄肉细、汁多味甜、酥脆可口、香味浓郁等突出特点,同时兼具抗氧化、耐贮藏等优良特性,特别是抗盐碱能力强,非常适合在黄河流域中性偏碱土壤条件下种植。菏泽市自2018年示范种植以来,目前全市种植面积已达7000亩,通过实施“三品一标”行动,全市梨产业已逐步走上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展望未来,将从四个方面推进产业发展:一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打造黄河滩区和故道区高质量发展产业带;二是大力推进品种结构优化调整,扩大优质品种规模;三是加强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四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全国领先的科研推广中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郓城县万众鑫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汉芹在发言中分享了打造生态农场的实践经验。该农场依托宋金河优越的自然条件,种植山农酥梨100余亩,2025年进入丰产期,“郓黄古道”品牌酥梨以皮薄、肉细、汁多、味甜的特点,深受市场青睐。通过深翻土地、全面施用农家肥、杜绝使用除草剂等措施大力改良土壤,致力于生产绿色健康果品。面对当前山农酥梨品牌分散、品质参差的市场现状,他呼吁种植户团结协作,共同打造黄河流域地标性品牌,避免恶性竞争。对于未来发展,王汉芹表示将建设保鲜库保障供应,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坚持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信条,用心生产让消费者放心的优质酥梨。
会上还举行了授牌仪式,万众鑫家庭农场被授予“菏泽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级梨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园”,标志着该农场在科技兴农和产业示范方面迈上新台阶。
“酥梨香满园,诚邀四方客”,万众鑫家庭农场法人代表王汉芹携全体员工,以科技兴农为本,诚邀市、县领导和专家教授及各界人士共品丰收硕果,同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走进梨园实地观摩。樊庆军研究员聚焦品质提升,传授增甜防糠的关键技术;樊庆忠教授会针对秋季施肥策略与树形修剪难题,提供精准指导;王海明专家系统讲解病虫害绿色防控知识。专家们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共同破解生产中的实际困境。
本次观摩培训会,不仅展示了山农酥梨的优良品质与科技种植成果,也为推动郓城县乃至全市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通讯员:郓城县林业局 王祉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