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常的周末,昌平区十三陵镇西山口村的村委会门前,人声鼎沸,汽车几乎挤满了空地。你能想象吗?这一切都源于村里新建的足球场,村民们的热情如同这个秋天的阳光,温暖而明亮。球场上,激烈的比赛正在进行,队员们拼抢、传球、射门,欢呼声此起彼伏。对于成立近30年的西山口足球队来说,这一刻可谓意义非凡——他们终于在家门口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茵场地!
秋天的北京,清晨的凉风驱散了夏日的余热,西山口村的足球场成了周末最热闹的公共空间。村民张华,一个西山口村足球队的成员,趁着好天气,一个周末就要在这里踢上三场球。这座标准的五人制足球场自去年年底建成以来,吸引了村里越来越多的居民前来参与。
这场区级比赛的首秀要追溯到去年冬天,昌平区40+足球邀请赛吸引了近200名年满40岁及以上的足球爱好者,八支队伍在新铺的草皮上激烈角逐。尽管寒风凛冽,场上的老将们却如火如荼,急停、变向、传球,球在他们脚下飞速移动。张华回忆起那场比赛,心中充满了感慨。
“长跑锻炼毅力,而足球却教会了我团队合作。”张华说。他的运动生涯始于长跑,但足球给予了他更多的快乐与交流。在这块新场地上,队员们不仅是在拼搏,更是在享受着友情与团结的乐趣。
西山口村的足球队成立于1995年,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球队负责人钟享虽然年纪尚轻,却是这支队伍的精神领袖。他笑着回忆起年轻时踢球的日子,“小时候,踢球是一种浪漫的事情,大家围着一个球,能玩上一整天。”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的孩子们常常在小学的操场上踢球。那时的条件艰苦,大家甚至会用破旧的皮球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球。“我们就这么玩着,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钟享的眼神中闪烁着怀旧的光芒。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的孩子们逐渐长大,许多人走出了村庄,追求更广阔的天地。然而,足球的情缘始终未断。直到2002年,村小学撤并,球场消失,张华和他的伙伴们一度失去了踢球的地方。“那段时间,大家就张罗着到处找场子。”钟享无奈地说。
直到去年,村里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足球场。这块占地1000平方米的五人制足球场,是十三陵镇首个村级足球场,得到了镇里的大力支持。张建平,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这场运动的推动者之一。她说:“这个球场不仅是个踢球的地方,更是村民们交流感情、增强凝聚力的空间。”
在这片绿茵场地上,村民们齐聚一堂,欢声笑语中,足球带给他们的不仅是运动的快乐,还有深厚的乡情与友情。张建平看着场上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这里有激情,也凝聚乡情。为了踢球,大家都能回来,球场是村民们放飞自我的地方。”
随着足球场的建立,西山口村的体育文化也焕发出新的生机。每当比赛开始,周围的村民们便聚集在场边,观看这些老朋友们在球场上挥洒汗水,回忆起往昔的点滴。张华说:“足球让我们团聚,让我们共同追逐梦想。”
而对于年轻一代的村民来说,这片足球场不仅是运动的场所,更是他们心中梦想的起点。正如钟享所说:“在这里,大家不仅在踢球,更在传承一种精神,一种乡村文化。”
西山口村的足球场,见证了一个个成长的故事,也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回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绿茵场地将继续成为村庄的骄傲,成为更多人梦想启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