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黄华)五一期间,十堰市人民公园以“非遗传承+亲子教育+安全守护”为主题,统筹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与公共服务提质行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场景构建、科普实践平台搭建及智慧安防体系升级,为市民呈现“可观、可感、可学”的假日文旅新范式。
非遗活化新实践,打造行走的传统文化课堂。聚焦非遗活态传承,创新推出“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沉浸式观赏区。以500米环形主干道为载体,采用地面油漆喷涂方式,将非遗文化与景区廉政文化巧妙融合,设置出“12生肖和二十四节气小故事、清廉小故事”等扫码互动装置,为游客呈现出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等36项非遗项目,游客通过扫码观看精彩内容。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7.48万人次,开展非遗文化现场宣传15场次,1.6万余人参与“非遗扫码学习”答题互动留言,实现传统文化从静态展示向动态参与的转化。
科普教育新模式,构建亲子共育的实践课堂。结合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出动物“小小讲解员”体验项目,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专业培训、考核选拔等方式,择优选拔30名6-12岁儿童担任海洋剧场科普讲解员,父子同台以“海狮训练日记”为主题,通过萌娃手势指令,海狮灵活完成倒立、鼓掌、顶球等动作,水中芭蕾环节更是赢得阵阵惊呼。每日6场趣味讲解,累计30场次互动,覆盖亲子家庭6000组,让孩子们在观察动物、学习科普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表达能力。此活动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认为活动有效提升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与社会的责任感。
平安游园新体系,营造立体化安全防护课堂。构建“智能防控+人工服务”双轨机制,对全园安全防护系统进行升级,景区出入口新增3套智能安检门实现危险物品秒级识别,业主项目77个高清监控接入人民公园“一网统管”平台,19名安保人员组成“平安巡护队”,开展反诈流动宣讲30场。创新开设“花间安全课堂”,组织应急包扎、防走失演练等实操宣传12次,发放反诈宣传彩页9000份;配套推出无障碍停车导航、母婴室、爱心驿站等10多项便民服务,游客安全感满意度达99.6%。
下一步,市人民公园将深化“文旅+”融合发展路径,计划将非遗文化设为常态化研学专区;拟联合派出所推广“儿童安全手环”租借服务;探索建立“市民园长”参与式管理机制,持续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文化承载力与服务精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