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通讯员张素华 汪峥)使用“仿针灸仪”调理身体,却导致低温烫伤。近日,武汉市民黄女士(化姓)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接受治疗后,康复出院。
4月末,黄女士因腰部不适,在家自行使用仿针灸仪器,对不适部位进行按摩。在使用数小时后,黄女士发现腹部出现局部皮肤发红,起初没有感觉到明显疼痛,所以她没有在意。次日一早,发红部位出现水疱并伴有疼痛感,黄女士自行挑破水疱后,涂抹药膏,但数日后伤口不仅未好转,反而有溃烂加深的迹象。
5月初,黄女士前往武汉市第三医院就诊,该院烧伤科主治医师张卫东接诊后发现,黄女士烫伤部位表皮缺失,周围皮肤稍有红肿,为三度烫伤。考虑到低温烫伤伤口愈合难、留疤较多,该科治疗团队迅速为她实施扩创及皮瓣转移术,促进其加快伤口愈合,帮助维护康复后皮肤美观。5月12日,黄女士去医院复查,伤口恢复良好。
张卫东介绍,黄女士属于典型“低温烫伤”,通常由于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热源(一般指45℃-50℃的热源)造成。低温烫伤较难自行愈合,初期仅表现为红肿或小水疱,疼痛感轻微,极易被忽视,但损伤往往深达皮下组织,若不及时规范处理,可能导致感染,建议及时前往烧伤专科医院就诊。
该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杨倩建议,市民在自行使用家用针灸、家用艾灸等仪器或设备时,根据个人体质选择灸法和最佳温度,传统中医强调灸至皮肤微微红晕为佳,而非越热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