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携新书与应齐民(右)合影
应齐民的手稿 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佳文 实习生 丁耀
在武汉市硚口区荣华街道荣华苑的一栋老式单元楼的小房间内,80岁的应齐民把脸几乎贴在稿纸上,右手食指顺着字迹缓慢挪动——这是右眼失明、左眼近视1000多度的他的“写作姿势”,每天他都会像这样一笔一画地继续着自己的创作。近几年,应齐民已出版两本小说,总计数十万字,第三本书也正在紧密创作中。他说,人生已至暮年,唯一的心愿就是在人间留下更多以高标准创作出来的文字。
游历四十余国后
写出第二本书
“八秩齐民,身体有疾,唯有热爱,又创文集。”应齐民的朋友看完他的新书后写了这样几句话。4月中旬,80岁的应齐民在武汉硚口区集贤里社区举办了自己的游记小说《风情几许》的新书分享会,不少他以前的同事、朋友和学生都来到现场,庆祝老先生又出新作。
早在2021年,应齐民就出版了自己第一本31万字的小说《浮云里》。《风情几许》和第一部小说一脉相承。《风情几许》着眼于国外,描述了曹齐游历俄罗斯和欧洲近20个国家的故事,游记小说故事的原型正是应齐民本人。
1998年,应齐民被确诊患有夹层动脉瘤,在医院做手术时就被下了病危通知书,手术后捡回了一条命。与医生沟通之后,他开始出境旅游。10多年间,应齐民和老伴去过45个国家。在不同国度里穿梭,让他在旅途中领略到了许多有趣的人和事,这也让他有了根据旅途创作的想法。
为了尽快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完成第二部小说,应齐民每天坚持写作5个小时,从下午2点30分开始,一直写到吃晚饭。经过长达3年时间的创作,他终于在2023年9月份完成了第二部小说的初稿,共有20多万字。
目前,《风情几许》还处于正式售卖前的准备阶段。
克服困难
完成数十万字手稿
2002年,应齐民右眼因为视网膜脱落而永久失明,如今左眼也近视1000多度,这给他的阅读和写作都带来了困难。因为视力差,应齐民每次看书时都需要把书拿起来贴着眼睛看,写作时也只能趴在小方桌上写。由于不会用电脑打字,数十万字的小说创作都是靠手写,前后写作和修改的手稿堆起来有半人高。
去年4月,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阅读和写作,他左眼突然出血,再次住院。尽管不能用眼,他在住院期间还坚持用手机听书学习写作。今年4月,在应齐民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朋友、出版社的共同托举下,《风情几许》得以和读者见面。
希望有生之年
能完成第三本书
虽然第二本书已经顺利发布,但应齐民写作的热情仍在继续。应齐民介绍说,希望在自己还能看、还能写的时候再尽量多创作一些内容。如今,第三本书的第一章内容已经完成。“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身体。如果身体可以的话,第三本书也还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写完。”
走进应齐民的卧室,可以看到他平时写作的地方就是书桌的一角,桌上堆满了手稿和书籍,这个昏暗的角落在白天也需要开着台灯才能看清。
为了保持持续的创作灵感,应齐民现在仍在买书、看书,他还爱听京剧、黄梅戏等戏剧,从中汲取营养。
“现在我身体越来越差,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完成第三本书。”对于80岁的应齐民来说,创作一直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