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军旅文学之窗》栏目,为您安排的是散文《天山脚下,两代人的戍边足迹》,作者在文章中讲述了自己一家两代人参与并见证新疆建设发展的经历和故事,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两代军人对祖国边疆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一代代边防军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天山脚下,两代人的戍边足迹
作者:韩广宁
六年前,我前往新疆军区乌鲁木齐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探望在那里生活的姑姑,她向我讲述了自己当年参军打仗的难忘故事,我也和她分享了对新疆发展变化的感受和体会。
我出生在河北沧州的一个小乡村,小时候总听父亲说:“新疆离我们这里太远了,你姑姑1947年参军,一路打仗到了新疆,随部队走过了星星峡、阿克苏、库尔勒、石河子等地方,最终在新疆定居,把一生都献给了那块土地……”我时常听到大人们讲述姑姑参军的故事,经常在地图上寻找那些耳熟能详的地名,想象着祖国西北边疆的美丽壮阔。
巧合的是,若干年之后,我也踏入了新疆那片土地,成为一名戍守边关的军人,并且在天山脚下工作生活了30多年,不仅把青春留在了新疆,也在这里成家立业,扎下根来。
据姑姑回忆,1947年7月,她参军入伍,刚开始被分配至渤海军区某教导旅。很快,她就跟着部队一路向西,翻越太行山,直奔晋东南。从运城战役、瓦子街战役到西府战役……一路上,部队打了不少硬仗。之后,她又跟着部队继续西进,穿戈壁、越沙漠,一路辗转,挺进新疆。到1949年底,姑姑和她的战友们终于抵达了南疆。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他们放下枪杆子,拿起坎土曼,铸剑为犁、屯垦戍边,为保卫新疆、建设新疆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的姑父是一位老红军,从江西新余参军,后来成为部队医院的一名外科大夫,一直跟随部队参加战斗、救治伤员。只是在我16岁时,姑父就积劳成疾去世了,我对姑父的印象并不深。
早些年,我听姑姑说得最多的就是三五九旅第七一九团团长张仲瀚的故事。1947年前后,张仲瀚团长带人到山东河北一带征兵,姑姑就是在那时候参的军,后来,她跟随部队一路行军作战,相继解放了西安、兰州,最后挺进新疆。从姑姑给孩子们起的名字中,就足以看出她走过的军旅之路,老大叫咸阳,出生在陕西咸阳,老二叫焉阳,在新疆焉耆出生,老三叫迪阳,在迪化,也就是现在的乌鲁木齐出生。
后来,兄弟三人在姑姑的影响下,先后参军入伍,肩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我也在姑姑的鼓励下参军入伍,从河北来到新疆,成为一名边防战士。那时候,我所在的营区位于中蒙边界,那里高山林立、沟壑纵横,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通向天边,我就在三岔口边防连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军旅岁月。
还记得,每次执行巡逻任务时,我和战友们只能徒步前行,一条羊肠小路从山谷蜿蜒至山顶,走在山腰的小路上,不时会有碎石滚落山崖,而每当我感到体力不支时,姑姑对我讲过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就会在我心中燃起,激励着我完成每一次巡逻任务。
那些年月,为了改善伙食,我们充分发扬南泥湾精神,在山谷戈壁滩开辟出“三分菜地”,战士们为它取了个有意思的名字,叫作“汗水地”,那里的土是一批批战士们用绿挎包从山下背上来的。后来这件事传到部队机关,上级领导被边防战士期盼吃上新鲜蔬菜的愿望感动,下令凡是空车去边防连队,都要在县城拉一车土送过去。
“三分菜地”的土攒够以后,我和战友们栽种上了蔬菜苗,用苦碱水浇灌后,小白菜慢慢长出了绿叶子,豆角、西红柿也结出了果实,光秃秃的大山脚下,硬生生长出了一抹绿色。当官兵们吃上自己种的小白菜做的鸡蛋汤时,眼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就是这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让我们这些边防官兵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让一代代边防军人在这里扎下了根。现如今,边防部队的生活早已发生了巨大改变。
这些年,从边关到城市,新疆飞速发展,我也见证了新疆的一个个新变化。记得1995年9月,我考入了原乌鲁木齐陆军学院,作为军校学员,我们承担了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大会的表演任务。导演组给我们每位学员发了彩纸制作的扇形花,随着指挥员挥舞旗帜信号,我们把手中的花翻成各种颜色,在观礼台组成“新疆欢迎你”“新疆人民亚克西”等字。经过一个月的训练,我们达到了一声令下、整齐划一的水平。欢庆大会开幕式那天,我们顺利完成了表演任务,每位学员收获了一本组委会颁发的“荣誉证书”,我把这份珍贵的荣誉精心地保存到现在。
10年后,我作为一名边防武警干部,又参加了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庆祝大会。根据任务部署,我带领学员们列队欢迎中央代表团,在乌鲁木齐市的延安路,我带着100多名学员在公路两侧列队,和市民一道挥舞着花束欢迎车队的到来,那种心情让我为在新疆当兵感到无比的自豪,由衷地感受到新疆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
从部队退休以后,我参加了乌鲁木齐市的老兵红色宣讲团,经常跟随宣讲团到学校、社区、军营等场所开展红色宣讲,讲述上一代人的垦荒精神,讲述我们这一代人的奉献经历,努力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下去。闲暇时间,我还会用手机拍摄乌鲁木齐的美景,想要让更多的人关心爱护这座城市,让美丽的新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新疆。
韩广宁到乌鲁木齐市某中学开展宣讲(图片由作者提供)
回首七十多年的不平凡历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姑姑那一代军人参与新疆的开垦工作,到我们这一代军人致力于新疆的发展,两代军人共同见证了新疆各族人民为增进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而我现在所居住的美丽城市乌鲁木齐,更是经历了迅猛发展,蓝天、绿地、清水,宜居的城市环境,让我为生活在这座城市而感到无比自豪。
本期《军旅文学之窗》栏目
作者:韩广宁
主播:笑睿
编辑:郝志宏 笑睿
统筹:孙杰 邓曦光
监制:吕锡成 谭淑惠
上一篇:中国-中亚外长会晤具有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