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吴小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青龙泉社区以数字技术为笔,以民生需求为墨,绘就了一幅“智治有方、服务有情、安居有乐”的现代化乡村治理画卷。通过构建“数字乡村智慧社区24小时指挥中心”,这里正以科技之力破解传统治理难题,用智慧之网托起3000余户居民的幸福生活。
24小时智慧中枢,织就立体安全网。高空抛物难溯源、独居老人遇险难求助、安全隐患发现滞后……这些困扰无数社区的治理痛点,在青龙泉社区找到了创新解法。指挥中心大屏上,4组高空鹰眼正以360度全景视角实时扫描社区,配合人脸识别、燃气烟感等200余个智能终端,构建起“空中+地面”的立体监测网络。今年3月,系统通过烟感异常预警,5分钟内扑灭独居老人厨房火情;高空鹰眼精准识别抛物轨迹,让不文明行为无处遁形——技术正将“事后处置”变为“事前预防”。
特殊群体关怀:为精神障碍人员配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生命体征;为独居老人安装一键报警装置,15秒响应机制让紧急救援“触手可得”。
重点区域布防:在公交站台、主干道部署智能摄像头,建立重点人员信息库,实现异常行为智能研判。
数据回溯机制:通过半年数据积累,安全隐患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2%,处置效率提高60%。
一码两用解难题,服务精准送上门。走进社区单元楼,随处可见的“青龙泉智慧码”正在悄然改变基层治理生态。这个看似简单的二维码,却是破解“意上达难、服务落地慢”的金钥匙:
群众点单:居民扫码进入“诉求直通车”,拍照上传楼道堆物、水管渗漏等问题,系统自动定位楼栋派发专属网格员。自上线以来,累计解决停车位规划、路灯维修等民生问题427件,平均处理时长压缩至8小时。
干部走访:网格员扫码开启“户户走到”模式,电子台账自动关联住户信息,走访记录实时上传,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干部少填表”。
“扫码-派单-处置-反馈”的全流程数字化闭环,让政协协商成果落地生根。通过驻站委员与网格员的“双线协同”,公交站点优化等23项民生工程从“纸上提案”变成“身边实事”。正如社区居民王大姐所说:“以前反映问题要跑居委会,现在扫个码,当天就有干部上门解决!”
数字底盘强支撑,五大振兴齐发力。指挥中心大屏跳动的数据背后,是涵盖“党建+治理+发展”的智慧中枢。
数字化治理不仅带来安全感,更激活发展动能。通过整合社区劳动力数据,帮助126名居民在社区工厂实现“家门口就业”;依托电商数据指导,香菇合作社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如今,“白天大棚种菇,晚上广场跳舞”已成为青龙泉人的幸福日常。
青龙泉社区的实践印证:数字技术不是冰冷的数据流,而是充满温度的民生答卷。这里的故事仍在续写——当鹰眼镜头记录下孩童放学的笑脸,当智能手环传来老人平稳的心跳,当扫码窗口弹出“已办结”的绿色标识,我们清晰看见:数字乡村建设的终极答案,就写在每个居民绽放的笑颜里。
上一篇:突然爆火!超级大牛股,股价狂飙!
下一篇:中国-中亚外长会晤具有特殊意义